动态

潘天寿诞辰12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在中国美院举行

2022年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诞辰125周年。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和中国画学研究所承办的潘天寿诞辰12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活动包括“潘天寿笔墨与构图研究展”、“中国画分科教学60周年学术论坛”两部分。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宣布“潘天寿诞辰12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启幕,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在“中国画分科教学60周年学术论坛”研讨会上做专题讲话。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天寿先生家属潘公凯,中国美院副院长沈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潘天寿先生的学生张立辰,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在“潘天寿笔墨与构图研究展”开幕式致辞。中国美院原党委书记毛雪非,原党委副书记胡钟华,原副院长孟云生,中国美院教授朱颖人、卢炘,浙江省美协、浙江画院、中国美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出席展览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天寿先生家属潘公凯视频致辞

 潘公凯从两方面肯定了潘天寿先生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一是关于潘天寿的笔墨和构图方面的研究展示,二是关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画专业分科教学的深入研究。他认为系列活动无论对于美术史还是当下的中国画教学都具有指导性意义,更激发了当代中国艺术家们如何看待、继承和发扬传统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思考。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

许江以“立最高峰 唱大江东”为题,指明了潘天寿先生的艺术及其思想,正是中华艺术传承和拓展意义上的不世宝典,潘先生所倡导的“传统出新”之道路,在中西文化深刻互文性的大格局之中,使得国美始终存有古今之变的交糅情势,由此成就国美学术的涓涓活态。潘先生以他的远见卓识,提出人物、山水、花鸟分科教学的主张,创造性地建构起极富特色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开辟了一条影响全国的中国画教学“国美之路”。在其创作中,潘先生赋予笔墨以神仪一般的庄重、浩瀚的骨气,无限接近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大舍大立的天心道境。他至为雄强的当代的东方意象堪称站起来的华夏民族的写照,他以四十多年的丹青生涯回应了自己的诘问:铮铮铁骨,立最高峰;铁板铜琶,唱大江东!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讲话

马锋辉认为潘天寿先生留给我们丰厚的艺术遗产,值得深入研究、继承发扬,对此他谈了四点认识:第一,在宏阔的文化格局中理解传统。当代的艺术家要加强研究和学习,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第二,在继承传统正脉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潘天寿先生的笔墨风格和精神,对中国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艺术创造真正提示了中国画现代性创新性的发展方向。第三,在人才培养中强调人文精神。艺术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使命,推动中国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第四,在弘扬民族精神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要坚守文化立场,担负起重任,为加快构建中国艺术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贡献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讲话

沈浩指出,潘天寿先生的艺术在传统中定立精神,在危机中开拓新局,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潘先生强调传统中国画在现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坚持民族艺术的内生性和自律性发展,捍卫了民族艺术的高度,维护了中华文化的尊严,真正体现了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潘天寿先生提出中国画分科教学方案,人、山、花人才专精培养,奠定了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张立辰先生作为潘天寿先生的弟子,以“笔墨结构论”精到地阐述了中国画的理法特质,是对潘老笔墨思想的创造性继承与转化。以研究的方式“记得先生”,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当代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责任和使命,也展现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画教学的薪火相传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潘天寿先生的学生张立辰视频致辞

张立辰在视频致辞中回顾了《潘天寿绘画的笔墨与构图》的成书过程和学术价值。该书以潘天寿先生的思想来表现潘先生艺术之精湛,以潘先生之道去解释潘先生艺术之规律,通过深入研究潘天寿先生的艺术和他从艺为人的人格和艺格,回应当今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自信和自觉,促进中国文化的复兴。

上学期间与潘天寿先生在潘宅合影。

前排左三为潘天寿,后排左三为张立辰。

浙江美术学院读书时张立辰在西子湖畔(左)

浙江美术学院读书时张立辰与同学合影(右)

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致辞

张捷指出, 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无愧于“民族之翰骨,文化之脊梁”,他是文化自觉的先行者,更是文化自信的倡导者。他既是一座艺术高峰,也是一面旗帜,具有超时代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传统文化总是在“睹往轨而知来辙”中得以完善与发展,固其本方能培其元。潘天寿先生的坚定自信和执着坚守,是激励新时代文化理想、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嘉宾合影

当日下午及19日举办“中国画分科教学60周年学术论坛”,以纪念潘天寿先生在中国画教学上的重要成就。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

论坛现场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杭州浙江美术馆先后举办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大展,并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座谈会。时隔5年,潘天寿40余幅精品力作再次集中展出,包括《小龙湫下一角图》《雁荡山花图》《映日荷花别样红图》《雄视图》等经典之作。此次展览同时也是潘天寿纪念馆“记得先生”笔墨研究系列展的第四回,与潘天寿纪念馆常设展“潘天寿作品解析”不同,是以潘天寿的学生张立辰对先师艺术的解读贯穿始终,张立辰将其“笔墨结构论”与潘天寿先生的作品相印证,一是强调笔墨的整体性,突出笔墨与构图之间的关系所在;二是突出师生的传承授受。展览现场仿若师生对谈,答问解惑,呈现中国画笔墨与构图的内核。展览以原作和释读结合的方式,图像与文字、解析图并置,深度剖析潘天寿先生的中国画理法思想,帮助观众认识潘天寿绘画笔墨和构图的独特成就。

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

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图》 1963年

 潘天寿 《雁荡山花图》 1963年

 

潘天寿 《映日荷花别样红图》 1960年

 

潘天寿 《微风燕子图》 1961年

 

潘天寿 《梅花芭蕉图》 20世纪60年